2020年伊始,伴隨新冠疫情的爆發,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都減緩了前進的腳步,而同時,另一個概念也開始進入大眾的視野并日趨火爆,這就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(簡稱“新基建”),新基建以5G、人工智能、工業互聯網、物聯網為代表,與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相比,新基建本質上是數字化、智能化的基礎設施,代表了更深入的科技應用。
作為新基建的核心領域,人工智能也伴隨新基建的開展按下快進鍵,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尤其是在疫情危機影響下,人工智能以其替代人工特性,在各行各業迎來了應用,比如在感染風險大、工作繁重的隔離病區,機器人可以明顯減少醫護人員和患者的接觸次數、減少醫護人員勞動強度,而且機器人本身不需要口罩、防護服等緊缺物資,又可以減少物資損耗。
替代人工只是人工智能所呈現出來的表面優勢,而更內在的是AI代表了在線化,它不僅僅是在終端的各種場景應用中更能使一個個終端在線化連接,實現智能化的協同,比如病區服務機器人不僅能護理病人,還能夠將病人的各項健康數據實時連接同步到整個監控中心,這體現了智能與協同的天然銜接屬性,智能化以一種更科技化、數字化的方式,從根本上促進了“人-事-物”之間的協同。
對企業而言,這種智能化協同體現在方方面面: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協作、人與事之間的快速工作處理、事與事之間的業務銜接......這些無一例外的都可以通過智能化的設備、流程、網絡實現聚合與銜接。更重要的是,這種強大的在線化AI能力,能夠讓疫情期間遠程運作的企業實現辦公溝通、生產協作、資源流程、數據信息等各個層面的快速協同到位。
猶如服務機器人護理病人,減輕或代替了護士的部分工作一樣,智能化帶給企業的作用,首先是改變了員工個體的工作方式,提升個人的工作效率。這種智能化的工作方式變革讓員工不必局限于傳統工作場所,通過智能辦公機器人、語音助手等各種 AI 高科技能力,讓你即使在遠程分散的工作環境下,也能快速獲取消息處理工作。
在家辦公的必然是各類消息、工作任務的梳理安排,智能門戶為你開啟了一天中辦公的一個場景,重要的新聞公告、待處理業務、日程會議安排等消息會分門別類、智能化推送到你面前;并且系統還會根據你的行為習慣,智能推薦增加某工作欄目,比如你30天內每天都高頻處理合同審批單,系統會智能提醒是否增加這一事項分類的待辦欄目。
待辦欄目添加的智能提醒
致遠互聯的智能辦公助手——“小致”堪稱企業辦公的神器,小致能聽、會說、能理解、會思考,結合百度AI能力,可實現協同應用場景下的人機對話、智能數據檢索以及各類業務處理,讓工作變得更加便捷、生動。小致24小時全天在線,你可以隨時開啟咨詢,實現問答式內容檢索和智能推薦,并能自動銜接工作任務,在溝通中完成協同的發布、任務的安排......
智能問答、智能檢索、智能應用
借助AI能力,企業員工的大量繁瑣工作被智能工作助手替代,個人能夠以更科技感、專業化的工作方式,實現工作效率的快速提升,這是智能化帶企業層面的價值;但同時如上文所說,智能化不僅替代了終端個體的勞動,它更以在線化的優勢銜接了個體與組織。
遠程工作環境的特點是個體脫離了組織,這種物理空間上的脫離猶如在個人與團隊之間增加了一道屏障,傳統工作環境下口口相傳、面對面溝通的交流協作方式失去作用。在幫助個人提升效率之后,智能化如何重建人與人、人與事之間的協作橋梁?
這便是智能化帶給企業更進一步的價值,它以智能在線的方式加強個人與團隊之間的溝通協作,在個人效率基礎之上,提升團隊組織的整體協同效率。基于團隊的各種工作場景,致遠互聯將溝通、協作、日程、任務融合在一起,打造了智能化、輕量化的團隊協作方式。在這一場景下,團隊基于項目或任務創建IM群組,通過該群組入口,團隊任務安排、任務進度、關鍵報表結果、日程安排都一目了然;團隊成員在溝通中可自動觸發任務、任務進程會智能跟進和提醒、任務數據在自動匯總后智能呈現......
個人與團隊的智能化協作
在協同共生的生態網絡中,智能化協作不僅局限于企業內部,還拓展到外部的供應商、客戶、合作伙伴等。借助移動化智能設備,企業內部員工可以將會議通知、新聞消息、合同方案等智能推送到外部伙伴,企業還可以發起視頻會議,外部伙伴通過人臉識別、智能掃碼、遠程簽到等方式實時參與到共同的項目合作中。
跨組織的智能協作
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,企業的生產經營體現為一個個交叉關聯的業務流程,流程是企業經營過程的載體,尤其是在遠程工作的環境下,智能流程成為打通各個業務領域、銜接各個團隊組織的經脈,將分散的人力物力資源有效的凝聚起來,推動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。
在企業流程過程中,從設計、流轉、審批、監控的各個環節,都可以賦予其自動化的AI能力,提升企業業務資源的流轉協同能力,讓業務過程聰明起來。致遠互聯智能BPM管理平臺承擔了這一能力,通過流程仿真設計、智能審批流轉、業務智能銜接等專業的BPM能力,讓企業實現制度流程化、流程智能化的管理目標。
在遠程的辦公環境下,我們可以很便捷的發起一項流程,比如采購合同的審批,借助NLP的自然語言處理和識別能力,我們只需要上傳電子合同,系統自動完成從電子合同到協同單據的轉換;在審批環節,具有高度AI智能的流程機器人,可以代替人工完成預審批,這不僅讓審核過程化繁為簡,大大降低工作量,還提高了審批精準度;并且,系統還可以通過自動分配、搶單等不同模式,根據實際情況完成流程的智能分配和統一調度,在平衡工作量的同時也提高了審批人員的積極主動性。
智能填單、智能審批
在人工審核的環節,系統還可以智能化呈現相關信息,比如在審批采購合同時,同一供應商的其他合同、比價信息、企業征信等智能呈現,讓信息主動找人,供審批人員作出正確決策;另外,審批結束后,流程還可以自動觸發工作任務,讓團隊工作人員根據審批結果及時展開工作,快速實現工作任務的實踐落地。
相關信息智能呈現、流程與任務智能銜接
面對疫情帶來的危機,數據成為企業進行經營管理、業務決策的有力依據,這一點已經眾所周知、無可置疑;但依靠數據進行業務診斷和決策的前提是數據的時效性、精準性,這也是進行數據決策的必要前提。針對這一問題,企業可以通過智能分析工具、智能數據模型、智能報表等實現數據的快速統計,實時分析呈現企業的運營情況。
致遠互聯協同運營平臺可以基于表單數據、組織數據、流程數據、節點數據,智能化搭建業務效能報表和門戶,建立從基礎數據獲取到智能報表呈現的一體化銜接,實現數據的實時精準分析呈現;同時,這種智能化數據模型不僅針對業務本身,還獲取了業務過程數據,通過對業務+協同流程的綜合分析,及時發現經營管理的各種問題而加以調整。
企業可以通過日常協同工作行為和流程數據,隨時提供協同運營統計報告,管理者隨時監控管理過程、管理行為、管理效果中的一系列問題,從而探索人員流程績效提升、改進的空間。比如疫情期間,某個流程節點的審批時間不穩定,后得知是審批人員在老家網絡較差,導致不能按時審批,針對此情況,管理者在流程中并行設置了另一個審批人員,二者任何一個人審批都能保證流程的正常進行。
以上我們通過智能辦公、智能協作、智能流程、智能分析的幾個方面,了解了智能化在企業協同領域的各種應用。在這些應用中,通過人工智能技術+業務場景+管理流程的深度融合,企業構建了以人為中心、以流程為載體、以數據為驅動的智能化管理體系,實現了人機協同化、流程自動化、數據智能化的整體運營效率提升。
未來,伴隨新技術的發展,人工智能也必然會出現高速的進步和發展,企業要真正成為跨地域、跨組織無障礙運作的數字化企業,也必然離不開智能化的作用;協同作為一種理念,本質上體現了大連接的價值意義,而智能化恰好提供了更高階的在線能力,促進了人事物之間的協同連接,讓企業能夠融入智能、開放、共生的協同生態網絡。
作為以協同為使命的企業,致遠互聯將緊緊抓住智能時代的發展機遇,融合互聯網、云計算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能力,進一步深化協同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價值,為企業提供協同與智能的深度融合方案,幫助企業成就數據驅動的智能化組織。